胡适是个怎样的人(对胡适的客观评论)

日期:2024-09-26 10:07:35 作者:一个   北大

胡适是个怎样的人(对胡适的客观评论)

各位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胡适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对胡适的客观评论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假设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1. 胡适是怎样一个人
  2. 胡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 胡适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一、胡适是怎样一个人

1、说起胡适,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大概都很熟悉。他是安徽绩溪人,与我们熟知的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还是老乡。胡适于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生。赴美学习期间,深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影响。他曾在美国著名的康乃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还在他赴美学习之前,就在西方教育色彩浓厚的上海梅溪学堂,逐步认识并接受了西方现代文化思想。1917年,在北大蔡元培校长的邀请和北大自由活跃学术气氛的感召下,意气风发的胡适回国任教。

2、年仅26岁的胡适,学识渊博,潇洒而富有激情,在当时的北大很有号召力,被称为“青春美少年”。那时的北大校园,已经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胡适与当时的许多文化名人一道,致力于白话文创作,反对封建礼教。但他与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文化论战”。胡适之主张“文学改良”,宣扬个性自由和科学、民主。主张引进西方的“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来改造中国社会,而不是什么“主义”。

3、在宣扬西方思想的同时,胡适对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也有着很深的思考。他主张破除数千年封建社会蒙在儒学身上的神秘崇拜,用“平等的眼光”来研究和吸收儒学中的某些思想。他强烈反对把所谓“三纲五常”视为孔教教义的认识。虽然主张个性自由和妇女解放,但胡适终生却信守与没有文化、没有多少现代意识的原配夫人的一纸婚约。

4、早年在北大期间,风浪倜傥的胡适在向一批崇拜者发表演说时,一位在北大图书馆工作的年轻人大胆向他提出了几个问题。当他得知此人并不是北大的注册学生时,拒绝回答他提的问题。年轻的胡适是位学者而非政治家,他没有想到自己曾强烈反对的那个“主义”信仰者,竟然在三十几年后夺取了中国的政权。而令那位高个子北大工作人员尴尬的事,或许也为此后对他“不值一驳”(胡适对大陆“文革”期间数百万言批胡文章的评语)的口诛笔伐,埋下了伏笔。

5、胡适的博学在中国现代学者中人人皆知。他是中国现代学界公认的历史学家、哲学家与文学家,他对“红学”的研究与贡献,完全可以说是革命性的。曾与胡适同事多年的国学大师季羡林,晚年曾专程到台湾的胡适墓前拜祭,主张客观公平地评价他,并为大陆“文革”期间自己也被卷入其中的“批胡”运动感到痛心。

6、胡适曾担任多年的北京大学校长。与蔡元培、马寅初一起,被称为到目前为止,对北大影响最大的三位校长。胡适与蒋介石夫妇保持着良好的私人关系。但自言对仕途没有兴趣的他,也曾几次拒绝出任国民政府的官员。不过在1938年中日战争拉开帷幕的时候,正在欧洲的胡适,却没有拒绝蒋邀请他出任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在回复蒋的邀请时说:国家到了这种地步,既然调兵调到了我的头上,也是义不容辞呀!胡在任驻美大使期间,对说服美国支援中国抗战做了大量工作。据说,当时的日本内阁,得知中国政府力邀胡适出任驻美大使后曾一度感到恐慌。许多日本人认为,日本需要派出三位驻美大使才抵得上一个胡适。一个擅长外交,一个深谙经济学,一个懂文学。

7、晚年的胡适,也曾极力主张退守台湾的国民党政权放弃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开放言论自由,实行民主,对台湾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台湾,他至今都是深受人们尊敬的一位学者。两岸文化界名人李敖,曾主张在北大树立胡适塑像,这也反映出胡适在海外华人中备受尊重的事实。拂去两岸政治恩怨带来的旧年尘垢,胡适是一个博学多才,个性鲜明,在学界颇有成就,在政界颇有影响的值得尊敬的人物。

二、胡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胡适的老爹是清朝的州官,1891年胡适出生,两个月大的时候,他的父亲就被台湾巡抚调到了台湾。之后,全家从上海搬到了台湾,父亲任台东直隶州知州,兼统镇海后军各营。

2、甲午战争爆发后,胡适被从台湾转回到了老家安徽绩溪,而他的老父亲却未能如愿跟随孩子一块转移,即便当时双脚得脚气病,严重到很难行走,因为必须得留在台湾帮助处理各种事务。

3、之后,胡适的父亲,双脚到了已经无法行走的时候,才被“放行”,渡海回到了厦门。没过几天,就悲惨地死在那儿,当时,年幼的胡适,年仅3岁半。

4、对于父亲的死,多年后他曾深情感慨地说:

5、父亲的死使他“成为东亚第一个民主国的第一个牺牲者”。

6、关于他的这段“感悟”评价,不少人看了都默默笑了。

7、因为,台既不是什么“东亚第一个民主国”,他的父亲也不是什么“第一个牺牲者”。准确地说,他的老爹爹是因为脚气病而死的,跟其他的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8、所以,胡适对父亲的评价,完全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史实根本不符。

9、不过,姑且不谈他的老爹,胡适的确是一个人才。

10、受家庭环境影响,不满4岁胡适就进入了学堂读书,并表现出了惊人的学习能力。他通读国学经典,酷爱读小说,如《儒林外史》、《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著作。

11、15岁时,还曾因为读了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受文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启发,将自己原来那个笔画奇多,既难写又难念的“嗣穈”名字改为了“胡适”。

12、从这里大概就能看出,胡适是个个性鲜明,追求自由的人。

13、当然,他不仅个性鲜明,思想上也比较自律。父亲过世后,胡适的童年成长环境对他并不友好。因为他的身边,充斥太多负面的东西。

14、比如身边的哥哥、姐夫以及叔伯等喜欢“嗑药”(鸦片),且好赌成性。

15、若没有母亲的管教,若没有自我的严于律己,他其实早也已经废掉了,根本成不了后来的“大业”。

16、在思想表达上,在文学创作上,比起鲁迅等人的现实主义批判,胡适多了几分雅致和浪漫。

17、比如他曾在《新青年》发表的一首诗中写道:

18、“做梦尚且要经验做底子,何况作诗”,“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19、除了浪漫,他也挺“严谨”的,如关于“人生如梦,还是如戏”这个困扰无数人的问题,胡适就一针见血地给出了独特的见解:

20、“人生不是梦,也不是戏,是一件最为严重的事实!”

三、胡适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1、你认为在《觉醒年代》中的胡适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其实大家对他的评论都是褒贬不一的。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有人认为胡适先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并且有着很大的功劳。但是也有人称胡适为汉奸,认为他是一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2、鲁迅先生曾在一本书中写道,“胡适博士不愧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师”。郭沫若先生也曾评价胡适,“胡适是头等战争罪犯”。这种明显性的话语,也不难看出他们怎么在评论胡适的。而在《觉醒年代》当中,胡适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整天只会呵呵笑的好人,其实在现实当中,胡适的却是一个性格温和的人,但是他在写文章时却不是如此,他敢于口诛笔伐,并且清楚的让人明白文字就是他的武器。

3、而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也是一个领袖,而与他同为领袖的李大钊,陈独秀两人与他存在有一定的分歧,可能是思想上的分歧,也可能是处理问题的不同。而在历史上,胡适的一篇文章掀起了一场论战,马克思主义因此受到了影响。李大钊是灵活运用理论,认为在实际当中的话,更应该是偏向于阶级斗争。而胡适则认为,主张社会改造要循序渐进。这也是为他们两人未来走上不同道路而埋下了伏笔,他们两人正是因为这一次的争论,甚至是分歧而导致了后面不同道路的选择。

4、虽然他们是借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在讨论,解决问题,但是正因为这一次的论战,它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因此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李大钊与胡适后来也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他们都是坚持己见,其实也没有根本的孰对孰错,他们都在这场论战当中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赢得了自己想要的,但在对于《觉醒年代》当中来讲,胡适的想法可能是相悖的。

文章到此结束,假如本次分享的胡适是个怎样的人和对胡适的客观评论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声明: 本文由浚凯笔记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