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贵大农学院就业情况和贵州大学农学院是几本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贵州大学农学院是几本
贵州大学农学院是一本。贵州大学农学院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大学——贵州大学的直属院系。所以是属于是一本。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是面向贵州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造就高等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农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是1940年建立的国立贵州农工学院。1997年8月,原贵州农学院与原贵州大学、贵州省高等艺术专科学校和贵州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四校合并组建贵州大学,农学院是其中6个学院之一。2004年8月原贵州大学与贵州工业大学合并,在原贵州大学农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贵州大学农学院。
二、贵州大学农学院的承担科研
1、贵州省委组织部高层人才科研特助项目贵州玉米抗旱资源的研究赵致教授
2、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黔科合人20050517中国大叶蝉亚科分类及属间分子系统学研究杨茂发教授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570217刺触螨系统学及其体态分子系统进化的研究金道超教授
4、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病性机制的分子细胞学研究蒋选利教授
5、贵州省教育厅一般项目黔教科2005201刺梨果实积累维生素C过程中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安华明教授
6、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 NZ字[2005]3001贵州资源节约增效型农业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樊卫国教授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560020西南地区害竹头喙亚目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陈祥盛教授
8、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贵州害竹叶蝉和飞虱种类详查陈祥盛教授
9、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黔科合人20050520中国飞虱子科物种多样性研究陈祥盛教授
10、贵州省委组织部高层人才科研特助项目贵州斑蝥素资源的开发利用陈祥盛教授
11、贵州省烟草专卖局项目烟草遗传育种研究-烤烟新品种快速选育刘仁祥副教授
12、贵州大学博士基金辣椒遗传图普构建及白粉病抗性分子标记研究张素勤教授
13、贵州大学博士基金豆科蔬菜害虫及其天敌综合调控研究郅军锐教授
14、贵州大学博士基金刺梨大量积累维生素C(AsA)的生理与分子基础安华明教授
15、贵州大学博士基金贵州辣椒品质和产地生态关系的研究张恩让教授
16、贵州大学博士基金辣椒化感作用及其调控研究耿广东副教授
17、贵州大学博士基金石斑鱼性别控制重要功能基因的筛选、克隆与应用李尚伟副教授
18、贵州大学博士基金西南喀斯特地区野生葡萄资源调查、收集、保存与评价潘学军副教授
19、贵州大学博士基金以色列野生二粒小麦在贵州小麦抗逆优质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程剑平副教授
20、贵州大学博士基金二室叶蝉族和二叉叶蝉族系统学研究戴仁怀副教授
21、贵州省科技厅基金黔科合J字[2006]2047豆科蔬菜—二斑叶螨—植绥螨互作机理研究郅军锐教授
22、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黔教科2006201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研究赵致教授
23、贵州省科技厅基金黔科合J字[2006]2052辣椒抗白粉病相关基因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张素勤教授
24、贵州省科技厅基金黔科合J字[2006]2048小地老虎性信息素的鉴定、合成及其诱集效果评价杨茂发教授
25、贵州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黔科合外G字{2006}4001019绿色植物杀菌剂对烟草病毒防治试验研究杨茂发教授
2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课题 2006BAI09B04-06玄参重要病虫生物学及无害化治理集成技术研究杨茂发教授
27、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子课题 2006FY120100昆虫纲同翅目叶蝉科大叶蝉亚科杨茂发教授
28、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黔省专合字(2006)11号喀斯特高海拔山区地方玉米特异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彭忠华教授
29、贵州省科技厅重点实验室项目贵州省山地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金道超教授
30、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黔省专合字(2006)13号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实验室(农业有害生物治理重点实验室)建设金道超教授
31、贵州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黔教科2006202主要柑橘砧木和品种的抗旱性及其实际利用评价樊卫国教授
32、贵阳市科技局农业类项目 [2006]筑科农合同字底36-6号构皮滩电站开阳花力、龙水段库区优质脐橙配套技术开发与示范樊卫国教授
33、国家级重点星火培训项目国科发计字[2006]377号贵州喀斯特山区资源节约增效农业技术培训工程樊卫国教授
34、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20060657001西南地区颖蜡蝉科昆虫的分类订正及比较形态学研究陈祥盛教授
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660114刺梨合成和大量积累维生素C的分子生理研究安华明教授
36、贵州省科技厅基金黔科合J字[2006]2038刺梨合成和积累高含量维生素C的分子基础研究安华明教授
37、贵州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黔科合JY字[2006]3008福泉市梨品种改良与示范安华明教授
38、贵阳市科技局农业类项目 [2006]筑科农合同字底36-3号贵紫4号特色优质小麦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及产业化开发任明见副教授
39、贵州省科技厅基金黔科合J字[2006]2043葡萄无核品种胚败育因子及其机理的研究潘学军副教授
40、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黔省专合字(2006)10号西南喀斯特地区野生葡萄资源鉴选与新种质创建潘学军副教授
41、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06)6006-26贵州烤烟种质资源创新和优质抗病新品种选育研究刘仁祥副教授
42、贵州省烟草专卖局项目 2006-03烟草遗传育种研究-烤烟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刘仁祥副教授
43、贵州省科技厅基金黔科合J字[2006]2046辣椒化感作用与连作障碍关系的研究耿广东副教授
44、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专项基金黔省专合字(2006)9号中国铲头蝉亚科分类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戴仁怀副教授
4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0660093野生二粒小麦抗条绣病新基因的鉴定与分子定位程剑平
46、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2006DAF33540贵州喀斯特山地区石漠化治理与高效农业水管理技术研究程剑平副教授
47、贵州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黔科合外G字{2006}4001020应用分子辅助育种手段提高贵州小麦品质程剑平副教授
48、贵州省农业厅项目黔农育专字[2006]006号适宜西南山区的优良玉米杂交种贵单8号试验示范与综合配套技术研究柏光晓副教授
49、贵州省科技厅中药现代化项目黔科合农字[2006]5029贵州地道中药材天冬的选育几快繁研究曾桂萍讲师
50、贵州大学博士基金作物感受水分养分胁迫的信号与水肥效应陆引罡教授
51、贵州大学博士基金日光紫外辐射对烟田主要虫害的生态效应研究姚银安副教授
52、贵州大学博士基金水杨酸在水稻抗镉胁迫中的作用及其调控何俊瑜副教授
53、贵州大学博士基金柑橘花柄和果柄离区脱落的生理机制研究任艳芳副教授
54、贵州大学博士基金水稻-油菜复种双免耕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冯跃华副教授
55、贵州大学博士基金剌梨单倍体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陈红副教授
三、贵州大学农学院的系部介绍
历史沿革 1942年建立国立贵州农工学院,成立了农艺系并开始招生;1953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贵州大学建制被撤消,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以院系调整后保留的原贵州大学农艺系为基础组建贵州农学院,其中农学系为构成贵州农学院的5个主要专业系别之一;1997年8月四校合并组建贵州大学至2004年8月两校合并组建新贵州大学,作物系一直为农学院主干专业,在教学科研、社会经济发展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学科专业设置作物系是一个综合的作物科学学科群。目前该学科群含一个一级学科(作物学)、多个二级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植物营养学),该学科群由二个本科专业(农学、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二个专业方向(农学、烟草)和三个硕士点(作物遗传育种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植物营养学)组成。
专业概况农学专业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1942年至今已经招收58届共4560名学生,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人才,是面向贵州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造就高等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基地。贵州是农业大省,贵州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在为贵州“三农”服务中作出过巨大贡献。在60余年的办学历史过程中,农学专业不断凝练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与时俱进内涵的办学特色。2006年12月农学专业被评为贵州大学品牌专业。
农学专业培养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企业创建、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现有在校本科学生267人,硕士研究生90人,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63人,学生总数570人。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多规格、多层次的高等农业教育体系。
农学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学;建有“作物育种与种子工程”省级专业实验室、“作物科学”双基实验室、“麦作中心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作物、果树营养生理与土壤农化实验室”,从学科上形成了专业基础、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科队伍,是贵州省重要的农业科学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师资队伍农学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1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12人,具有副高职称的8人,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为64.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占22.6%,具有硕士学位者14人,占45.2%;教师年龄结构:55岁以上1人,占3.2%,40-55岁13人,占41.9%,40岁以下15人,占48.4%。专任教师中,有硕士生导师1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管专家2人,博士7人。学科队伍结构较为合理,通过长期的教学和科研实践,培养了一批学术水平高、造诣深、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了一支思想素质过硬、基础理论扎实的教学科研团队。园艺系是由1964年建立的园艺专业发展而成,现有果树学、蔬菜学、观赏园艺学和茶学四个教研组,一个园艺学本科专业,一个果树学硕士点,园艺专业为贵州大学特色专业,果树学为省级重点学科。
园艺系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 2人,副教授 13人,讲师 8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 8人,硕士学位人员 10人,在读博士 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贵州省省管专家 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
园艺系主要培养具有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和推广、园艺植物经营管理、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建造、园艺植物科学研究与教学等方面的高级综合型科学技术人才。现有在校本科生160人,在校硕士研究生14人。逐渐形成了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办学体系。
园艺系有一个园艺科学基础实验室和一个果树科学实验室,实验室面积为 1280平方米,实验仪器价值 460余万元,有科研教学实验基地80余亩。上述教学科研平台为园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5年来,园艺系共主持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贵州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40余项,科研经费500余万元。
园艺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生的学习、就业、成才为出发点,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贵州园艺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果树教研组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 7人,讲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人,具有硕士学位人员4人;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人,贵州省省管专家 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人。
果树教研组在长期的研究工作中,逐渐形成了喀斯特山地果树生理生态与无公害栽培技术、喀斯特山地果树资源的潜质评价与利用以及生物技术与果树遗传育种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柑橘、刺梨、板栗等果树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果树品种选育、栽培生理生态与无公害技术,珍稀果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抗逆性的分子生物学,特色果树珍稀性状的分子生理及关键基因克隆、评价与应用等方面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植保系是贵州大学历史悠久的专业之一。早在1941年国立贵州大学建立农学院农林系时,就成立植物病虫害学科,随后建立了病虫害系,1958年正式设立了植物保护专业,1960年起开始招收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在著名昆虫学家蒋书楠教授、郭振中教授等几代植保学人的不懈努力下,经过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优良的学科传统,建立了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特色鲜明、团结合作的学术队伍,以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具有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是一支充满活力、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队伍:植保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9人,副高职称的8人,高级职称人员比例为68%。具有博士学位的 10人,目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有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 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为80.0%。从年龄结构看,55岁以上1人,40-55岁10人, 40岁以下14人。另外,还有国家百千万第一、二层次人才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人,省跨世纪人才1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人。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植保专业由3个二级学科专业(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农药学)组成。目前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植物保护)和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动物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植物保护)和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动物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病理学、农药学)。本专业拥有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一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贵州山地农业病虫害重点实验室),一个专业实验室(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实验室)和一个双基实验室(植保科学双基实验室)。科研成果丰硕:近5年来,先后主持并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攻关项目、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国际合作项目等在研科研项目共4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6部,获得科研成果奖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参加)、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参加)、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182篇,其中9篇被SCI收录;发表在国内权威刊物上的有48篇,国内重要及核心期刊上的有44篇,其他刊物及参会论文81篇。
END,本文到此结束,假设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