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认知理论的概念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认知理论的概念以及社会认知理论的五个核心概念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社会认知理论基本观点是什么
社会认知理论基本观点是什么?社会认知理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它是一种用来诠释社会学习或工作过程的理论,主要关注人的自我强化意识等认知因素。那么大家知道社会认知理论基本观点是什么?下面我来告诉大家。
1.社会认知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人性假设。三元交互决定论是:行为、人的内部因素和环境三者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决定。在班杜拉看来,心理机能就是人的内部因素(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等)、行为以及环境这三种决定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人是由外部环境、内部主体性因素及过去与现在的行为这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的产物。
2.社会认知理论的另一基本假设是,人具有主体性能力或意向性能力的假设。社会认知理论假设人类具有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能力,认为人类不仅是环境的消极反映者,而且还是环境的积极塑造者,“人们不只是由外部事件塑造的有反应性的机体,而且还是自我组织的、积极进取的、自我调节的和自我反思的”。该假设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
(1)人有符号表征能力。人能将各种信息以符号化的方式加以接受,所以在电子信息化时代所提供的各种符号环境中,人们才能超越直接环境的界限,充分利用替代学习,获得新知识。
(2)人具有预先思维能力。人类的绝大多数的行为是有目的的或目标导向的,是受预先思维指导的。通过认知表征,想象的未来能作为当前的原因而发挥作用。
(3)人有自我反省、分析评价其思想和经验的能力,即自我反思能力。人不仅是行动的主人,同时也是自身能动性的考察者。他们反思自己的效能、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以及所从事事业的意义,如有必要,将作出相应的调节。
(4)人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所谓自我调节是指个体通过主体性因素,如计划、预期等来激活、指导和调控自己的行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具有自我调节机制,这种机制使个体能做出自我导向的改变,从而影响自身的行为。
(5)人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替代学习和亲历学习。人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替代学习,但认知等主体性因素参与的亲历学习同样很重要。亲历学习是指从亲身经历的行为后果或从个人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得到的学习,它包含着以认知为基础的自我调节的学习,而不同于传统学习论中强调的通过行为结果的强化而自动起作用的机械学习。
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有:场论、心理生活空间理论、印象形成理论、社会规范理论、社会比较理论、隐含人格理论、归因理论、社会公平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均衡理论、参考群体理论、自发知觉理论、知觉定势理论、社会期望理论、认知一致性理论、认知—情感一致性理论等。社会认知论内容十分丰富,应用十分广泛,在社会心理学的许多领域都可以用它去思考和解释问题。
社会认知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一种用来解释社会学习过程的理论,主要关注人的信念、记忆、期望、动机以及自我强化等认知因素。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并不被动地面对世界中的种种事物,相反,他们把自己的知觉、思想和信念组织成简单的、有意义的形式。不管情境显得多么随意和杂乱,人们都会把某种概念应用于它,把某种意义赋予它。对于世界这种组织、知觉和解释,影响着所有情境尤其是社会情境中行为方式。
二、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第11章学习与动机的社会认知观
首先要了解社会认知理论的创始人阿尔伯特.班杜拉,这是一位成长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并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调节的学习者,大学期间上午上课,下午打工,仅用三年完成本科学业,28岁获得博士学位,也仅用了三年。后来成为斯坦福大学教师,至今60多年。社会认知理论包括四个主题:超越行为主义、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的作用与价值、主体性和自我效能信念。
1、班杜拉的早期“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示范及经由观察他人受到强化或惩罚而习得某些特定行为。后来他发现基本行为主义观点的局限性,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扩展了社会学习理论,并将诸如信念、自我知觉以及期望等认知因素纳入其中的理论。
2、社会认知理论描述了一个系统,叫做“三元交互决定论”,指的是个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行为因素等三种因素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个人因素(信念、期望、态度以及知识)、物理和社会环境因素(资源、行为结果、他人、榜样和教师以及物理设置)与行为(个体的行动、选择以及口头陈述)三者之间互相影响。
外部因素诸如榜样、教学策略或教师反馈会影响到学生的个体因素,如目标、对任务的效能感、归因(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分析)以及自我调节过程(如计划、监控和控制干扰)。比如,教师的反馈会让学生要么更自信,要么更沮丧,这样学生就会相应地调整他们的目标。当学生付出努力达到目标(行为)时,他们的自信心和兴趣会增强(个人)。
3、通过观察他人而进行学习,是社会认知理论的一个关键要素。三个因素发挥了作用:第一,观察者的发展水平影响了他们的学习。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们能更长久的集中注意力、使用记忆策略来保持信息,而且能自我激励去进行练习。第二个影响因素是榜样的身份地位。孩子更可能效仿有能力有名气的人。第三个影响因素是,通过观察他人,我们了解与我们相像的人的哪些行为是适宜的,因此,我们更容易模仿那些与我们相似的人的榜样行为。
班杜拉指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信息或印象、动作再现以及激发行为复现的动机等四个要素。观察学习可能产生五种结果:吸引注意力、微调习得的行为、增强或减弱抑制、教授新的行为、以及唤醒情绪。
4、班杜拉指出,人们对于行为可能出现的结果做出预测会对学习产生关键作用,因为这些预测会影响到人们的目标设置、努力付出、坚持不懈、策略使用以及学习韧性。“我会成功还是失败?”“我会受到欢迎还是被嘲笑?”“在这个新学校,老师会更接受我吗?”学生的这些预测受到“自我效能”的影响。“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效解决一项特定任务的感知和判断。
研究发现,学生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学习成绩会提高,自我效能感也会增强。第一种情况是,学生设置一些短期目标,从而轻而易举地对学习进程进行判断;第二种情况是,教师教授学生使用特定的学习策略,如概括总结,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第三种情况是,学生由于学业成就而得到奖励,而不是由于简单地参与而获得奖励,因为学业成就的奖励标志着个人不断提升能力。
要关注教师的效能感,教师相信自己能够帮助即使学业成绩很差的学生进行学习,表现出一种能够让学生学有所成的难得的教师人格特质。
5、自我调节学习(激发并维持思维、行为及情绪以实现目标的过程),班杜拉说,教学的一个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这样学生就能够持续终生地进行独立的学习。而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必须是一个自我调节学习者。班杜拉将自我调节总结为设置目标,并动员达成目标所需的努力和资源。当目标涉及学习,我们便称之为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节学习者是“具有元认知的、有动力去学习且具有策略的”。有三个因素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技能和意向:知识、学习动机以及自我约束力或意志力。
自我调节学习者可以通过参与一个包括四个主要阶段的循环过程来练习自己的主体性:一是分析学习任务,二是设置目标并制定计划,三是实施策略和技巧以完成任务,四是调节学习。还可以在家庭和学校支持自我调节,另外就是“认知行为矫正”:基于行为和认知学习原理,通过使用自我对话和自我指导来改变行为的程序。
6、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参与复杂的、有意义的、耗时较长的任务,并且监控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需要做出选择。此外,教师还应当让学生参与设计用于评价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标准,然后让他们使用这个标准来评价学习进步情况。最后,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学习,并互相给予反馈,也是有效的策略之一。
7、四种不同学习观的价值比较(见图),值得我们思考借鉴,了解掌握,并应用于实践。
2018.07.24.上午窗外台风大雨过境时
三、社会认知理论的五个核心概念
社会认知理论的五个核心概念如下:
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初步形成了阐释人类心理机能的社会认知理论。在1986年出版的《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一书中,班杜拉系统总结了其社会认知理论思想。
一.社会认知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人性假设。三元交互决定论是:行为、人的内部因素和环境三者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决定。在班杜拉看来,心理机能就是人的内部因素(如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等)、行为以及环境这三种决定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的交互作用。人是由外部环境、内部主体性因素及过去与现在的行为这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的产物。
二.社会认知理论的另一基本假设是,人具有主体性能力或意向性能力的假设。社会认知理论假设人类具有自我反思和自我调节能力,认为人类不仅是环境的消极反映者,而且还是环境的积极塑造者,“人们不只是由外部事件塑造的有反应性的机体,而且还是自我组织的、积极进取的、自我调节的和自我反思的”。该假设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
1、人有符号表征能力。人能将各种信息以符号化的方式加以接受,所以在电子信息化时代所提供的各种符号环境中,人们才能超越直接环境的界限,充分利用替代学习,获得新知识。
2、人具有预先思维能力。人类的绝大多数的行为是有目的的或目标导向的,是受预先思维指导的。通过认知表征,想象的未来能作为当前的原因而发挥作用。
3、人有自我反省、分析评价其思想和经验的能力,即自我反思能力。人不仅是行动的主人,同时也是自身能动性的考察者。他们反思自己的效能、思想和行动的合理性以及所从事事业的意义,如有必要,将作出相应的调节。
4、人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所谓自我调节是指个体通过主体性因素,如计划、预期等来激活、指导和调控自己的行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具有自我调节机制,这种机制使个体能做出自我导向的改变,从而影响自身的行为。
5、人类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替代学习和亲历学习。人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替代学习,但认知等主体性因素参与的亲历学习同样很重要。亲历学习是指从亲身经历的行为后果或从个人亲身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中得到的学习,它包含着以认知为基础的自我调节的学习,而不同于传统学习论中强调的通过行为结果的强化而自动起作用的机械学习。
文章到此结束,假如本次分享的认知理论的概念和社会认知理论的五个核心概念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